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行业新闻
政策的推动下地热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能源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中开发潜力巨大的一种能源形式,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2月底,由国家能源局组织的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交流会在河北雄县召开,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此次会议中强调,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要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0万千瓦,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会议一结束,随即便引来了各方讨论。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能源局此次势头或能再次带动地热能开发的热潮,使其在新能源利用的领域中顺利占据一定份额;亦有专家认为,此前国家也曾呼吁过大力开发地热能,由于没有具体措施,导致事情不了了之,对这次的推动仍抱谨慎态度。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还是把“沉寂”多年的地热能又拉回到世人面前。
一般来说,地热能分为浅层地热、中深层地热和干热岩三种类型,其利用方式包括发电和直接利用两个主要方面。据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底,国内的地热能供暖面积已达到2.2亿平方米,但是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仍然为25MW,几十年来没有增加。另外,地热能利用占整个能源结构的比例也不到0.5%。
由此,如何破解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成为了国家能源局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
实际上,此次三个指标是由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部委于2013年1月提出的,不过,在目标提出后的一年内,国家并没有再颁布具体的实施条例及措施,“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口号看来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这样看来,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似乎给国家重新大力推动地热产业的热情“浇了一盆冷水”。
三大目标
地热采暖5亿平方米、发电装机容量10万千瓦、替代2000万吨标煤是国家能源局定下的三个目标,然而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除了5亿平方米这个目标或能达到,多位专家均对其余两个指标表示不太看好。
目前,全国的地热井不超过5000口。一般而言,一口井年平均开采地热水约10万吨,大致能替代1000吨标煤。据中国矿业联合会地热委员会副主任宾德智介绍,若要替代2000万吨标煤,则需要开采2万口地热井。也就是说,现在投产的地热井数仅仅是杯水车薪。
而地热发电作为地热能资源开采利用的“老大难”问题也使得10万千瓦(即100MW)的目标难以实现。目前,我国的地热发电电站仅有西藏羊八井电站以及羊易电站,羊易电站仍处于建设阶段,并未正式投入运行。江西华电有限公司下属西藏华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政文对记者表示:“电站将于2014年底努力达到16MW的装机容量,在2015年底达到32MW。”
然而,即便羊易电站能在2015年完成32MW的装机容量,再加上羊八井原有的25MW,我国的地热发电装机总量也仅有不到60MW。如今距离2015年底仅有一年多的时间,国家却仍然没有新建地热电站的计划,因此,在受访专家们的眼中,能源局的目标则显得“不太靠谱”。
这样看来,可以给能源局带来一点“希望”的就只剩下地热供暖这个目标了。由于我国依靠地源热泵技术利用浅层地热能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技术上难度不大,其用于冬季供暖在近几年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的平均年增长率已达到30%,居世界首位。
地源热泵作为一项新的技术,业内均看好其巨大的应用前景。据了解,地热能或地表浅层地热资源的温度相对比较稳定,这种温度特性可以使得地源热泵比传统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要高40%,运行成本也可节约30%-40%。
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地源热泵的污染物排放与空气源热泵相比,相当于减少了40%以上,与电供暖相比,减少了70%以上,其环境效益颇为显着。
最初,全国地源热泵工程应用得最好的城市是北京,至2007年沈阳后来居上。2009年时,沈阳地源热泵供暖面积已达5.4千万平方米,北京则是2.1千万平方米。不过近年来,全国地源热泵工程应用的发展格局略有调整,沈阳减缓了之前三年的高速增长,北京保持了500万平方米的年增长速度。此外,国内中东部地区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不过,目前地源热泵还存在着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壁垒。鉴于空气源热泵和燃气、燃煤供热技术较为成熟,相较于这些传统供暖形式的便利性,地源热泵还得考虑普通的供暖空调技术与钻井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利用。另外,由于钻井费用或能占到整个系统初始投资的30%以上,再加上安装维护费用较高,这些因素均使得部分投资者们仍然不敢放开投入。
但在郑克棪看来,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为现在国内地热供暖面积已达到能源局所提出的目标一半以上,若全国能够继续保持年累进增长率30%,那么实现5亿平方米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可惜的是,即便能完成供暖面积的指标,其所能替代的标煤量仍然有限。据资料显示,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迄今为止的累进增长率为10%,如果按照200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在地热发电和地热供暖面积已给定发展指标的情况下,则需要地热直接利用年增长率高于50%,这个速度从未有过,在短期内也难以达到。
如此看来,历史积累的痼疾将不会瞬即改变。即使马上动手,到2015年也来不及建设完成大批的工厂以及钻井工程。
“口号”如何落地
对于国家能源局重新推动全国的地热能利用产业以改变当前的困境,天津甘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津甘泉”)地热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凤景对此表示:“其实早就应该推动了,这个事情本来就该政府部门牵头,而不能仅靠企业来盲目摸索。”天津甘泉主要是做地热专用设备生产以及地热利用供暖工程,其是中国最早的地热民营企业。
实际上,在企业的眼中,此次能源局的号召虽然“迟到了”,但晚到总比不到好。即便地热产业在短期之内难以看到巨大的成效,但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和带动一些大型央企进入新一轮的地热资源投资。据董政文透露,近期江西华电有限公司已与中国石化(600028,股吧)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欲共同开发整个西藏地区的地热资源。虽然董并未透露具体的协议内容,但此项合作代表了地热发电在未来也许能够打破目前止步不前的状态。
不过,这会是个漫长的过程。宾德智表示,当前国家的首要工作是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地热能资源勘查与评价体系,并尽快开展落实此项工作。
事实上,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在地热开发利用上基本不再投入,也停止了相关的地热资源勘查与评价工作,从而导致我国对现有的地热资源该如何利用并没有科学的规划,包括如何配置已探明的储量,如何统筹用于发电及供暖的比例等。“没有统一的规划,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如果仍然是一个无序的状态,那大多数企业是不敢投入的。”宾德智说。
在记者采访中发现,所有的受访者均表示,国家的政策及财政支持是推动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一笔。“这几十年来,地热发电止步不前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这个行业投入太少,除了电价有补贴,其余的资金全由企业来支付,压力很大,而且现在的电价补贴仍然不够。”董政文说。
据了解,在西藏地区,光伏的电价补贴是1.15元/度,羊八井的地热发电电价的补贴仅为0.9元/度,这对于想要投入地热发电的企业来说,这样的电价补贴价格在短期之内无法看到比较可观的投资回报率,如此也导致了企业对这个产业的信心不大。
而在发展较为迅速的地热供暖领域,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责任主体与监管主体的工作没有到位。近年来,我国地热采暖增长的速度在世界上是最快的,主要是经营利润在推动,但如果管理控制不当,将对已开发地区的资源可再生和环境造成近期难以恢复的恶果。现在,北京、天津等地区已出现了地热供热能否实现可持续的问题。
资料显示,天津地区目前的静水位已降至地表面以下60米左右,每年平均下降6米左右。由此,国内开始重视地热回灌,欲保证地热田的可再生利用。地热回灌可以避免地热废水直接排放所引起的热污染和化学污染,所以这项技术现已经成为世界地热田生产运行中的一项日常工作,在美国、新西兰、冰岛、意大利、法国、日本、罗马尼亚、丹麦、菲律宾和萨尔瓦多等十多个国家的回灌率基本可以达到100%。
而对于我国的情况,马凤景对记者表示,天津地区在地热供暖上也是要求强制回灌的,然而实际上却无法做到。其中原因在于出售地热水的利润很高,一吨地热水现已达到30多元,企业可以每天拉走50车,如果每车有100吨的话,那么这里的利润就是十万量级的。而如果实施回灌,每口开采井则需要事先投入500万再钻一口回灌井。据了解,在这样的利润差距上,企业大多不会选择去做回灌。“这些都是国土资源部要来监管的,但监管工作做的如何,我们都心知肚明。”马凤景说。
由此看来,国家在推动地热能资源开采利用上仍然任重道远,政府的主导、资金的投入、技术的支撑、监管体系的完善等工作目前也基本没有落实。“现在最需要的是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出来。如果只是喊喊口号,那么地热能资源的利用还将如前四十年那样难以前行。”宾德智最后对记者说道。
上一篇 > 院士把脉节能减排
下一篇 > 黑龙江省有了“个人发电站”